漳浦人才网 www.vegetable-distribution.com 在佛昙镇吟兜村,有座刺绣工艺庄,这里的刺绣艺人二十多年如一日,默默地传承着金苍绣这一传统手艺。下面,小编要大家走进这座刺绣工艺庄,了解金苍绣这项指尖上的艺术。
走进佛昙吟兜村一座刺绣工艺庄里,绣品固定在架子上面,“绣娘”们一手拿着绣针,一手拉动着卷在轴上的苍线,两手轻舞,飞针走线。眼前的这位“绣娘”是刺绣工艺庄的杨家大姐杨珠妹,她正在绣的是“五龙袍”的龙鳞部分。
杨珠妹告诉我们,这是绣艺中最难的部分“盘凸绣”。
佛昙金苍绣手工艺人杨珠妹: 最难的是先弄里面这个棉,棉弄好以后,缝这个是第一遍,第二遍是这个线要显示出来,第三遍是用这个金苍,绣成一格一格而且平行,这样才会美,这是第三遍。第三遍好了以后就是框这里,让头和身子分明,这样就好了。
杨珠妹已有多年的“绣龄”,经验丰富,随着指尖翻动绸布上金丝绕成龙鳞凸起,立体感迎面扑来,活灵活现的金色龙蟒,鳞片可以片片立起,龙头双目圆睁,霸气侧漏。
佛昙金苍绣手工艺人 杨珠妹: 这个龙鳞,要绣得整整齐齐,绣出龙样出来,像这种鳞片一片片显示出来,绣金苍要绣得四条直平,直平看起来才会漂亮。
杨珠妹的这门手艺叫做“金苍绣”,因为所用到的绣线包着箔,形状如同“葱”,俗语也叫“金葱绣”,在泉州最为盛行。如今会这门手艺的人已经越来越少,而佛昙吟兜村的杨珠妹一家坚持这门手艺已将近三十年。
漳浦庙宇汇聚,佛装神袍等绣品需求量很大。打理绣庄的杨金才是杨珠妹的弟弟,他告诉我们,刺绣庄是90年初他的父亲杨翻银创办的,当时父亲身为村委会主任,看着村民赚钱渠道单一,为了增加村民的致富路子,他在1991年创办刺绣厂,请来擅于金苍绣的师傅,来此教授这项手艺。
佛昙镇刺绣工艺庄负责人 杨金才: 这个刺绣工艺庄,就是说当时我父亲,他是艰苦磨练做出来的,然后就说很多他工作很难找,考虑说要做一些手工艺,在家里面做,不用去外面去奔波,赚了一点钱,那时候工作比较难找。
由于绣花市场不大,再加上手工绣人工成本高,刺绣工艺庄运营日渐困难。为了传承刺绣工艺,杨金才继承父业,静下心来学习整套刺绣技艺,并和爱人刘付莲一起把刺绣厂经营起来。如今,杨金才对于金苍绣绣品如数家珍,颜色图案运用也是相当讲究。他介绍说,如果绣神像袍,一般是男装绣龙,女服绣凤,但是也有例外,比如妈祖历代受到褒封,所以袍上也可以绣九龙。
佛昙镇刺绣工艺庄负责人 杨金才: 像这个九龙,皇帝封过的神明就要穿这个九龙的,这个黄色的就是妈祖穿的?;褂幸恢治辶?,五龙它是比如说保生大帝,他也有穿,五龙也有黄色的,蓝色的?;褂泻焐奈辶?,它是状元的,状元这个级别的神明。
随着科技的发展,以前全手工的制作方式已经逐渐被机器替代。去年,杨金才引入设备,对于普通的绣品进行标准化、批量化的生产,但还有一部分比如复杂的龙鳞迭甲,他依然坚持通过手工绣完成。
佛昙镇刺绣工艺庄负责人 杨金才: 手工其实看起来立体感也会比较好,还有就是说整件的,有欣赏手工的客户就看得懂,一看就看得出来,跟电脑绣的两件比起来马上看得出来。
在杨金才师傅的记忆中,曾经最多的时候,有四五十多名绣工在刺绣工艺庄里做金苍绣,如今,村里接绣活的“绣工”也越来越少,现在只有他们一家人还在日复一日地穿针引线,将人间的喜乐绣在一块块绸布上,他很担心这项手工绣艺因为没有传人而消失。
佛昙镇刺绣工艺庄负责人 杨金才: 现在说工钱低,外面工资比较高,所以要学这个金苍绣的手艺的会比较少,为什么会比较少,现在机器化,电脑绣这一块,产量比较高,还有就是价格比较低,那我们这个手工绣他产量也低,工钱也低,所以说现在就说来学比较少。